返回顶部

新闻目录

2018-04-28 11:28:06 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录播教室的基本结构

录播教室的基本结构
录播系统厂家今天为您介绍录播教室的基本结构,一起来了解吧。
  1.系统能够采集多路视频信号,从而实现实时采集,标准的录播教室可支持3个全自动跟踪摄像机,以及其他视频信号采集系统,录制过程中可同时生成3个独立的视频文件。
  2.【录播系统】系统可采用VGA信号传输模式。将PPT等电子讲义以及教师在计算机上的操作以视频方式采集压缩。  3.系统可以采用抑制回声的设备,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降噪处理。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教室中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也能够不影响教学的过程。生成音质完美的优质课件资源。
  4.课件非线性编辑系统。  课程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对录制好的课件进行便捷编辑,包括创建索引、片头片尾编辑、去掉废画面、增加交互平台等。生成的课件可直接生成AVI/WMV/MP4格式的视频文件。
  以上就是录播系统厂家今天主要讲的录播教室的基本结构,希望对您有说帮助。
 
 
延伸阅读:浅谈录播教室模块的功能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越发重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成了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让人们的更加重视网络化教学的建设和应用。而录播技术的发展正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解决方式,通过录播教室的建设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现代化教育平台,更好的解决了以往录制教学视频时各方面的弊端,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录播教室模块主要涉及录播系统授课讲台、多媒体网络中控面板、录播系统控制台、智能定位系统、和录播系统的资源管理平台,下面就说说各录播教室模块的功能。
录播系统授课讲台:这部分模块主要是用来放置电脑显示器、录播主机、调音台等设备。
多媒体网络中控面板:该模块主要是对录播教室系统内的投影仪、幕布、电子白板、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控制,实现整体的操作和管理。
录播系统控制台:这部分主要是实现对录播教室中的录播系统录制过程的操作和管理,使用者可以手动控制教室内授课场景录制的开始、暂停、结束等项目的控制,实现对授课过程的一键操作和管理。
智能定位系统:本系统主要是实现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自动跟踪定位摄像,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无需师生在佩戴额外的设备,就能实现智能定位系统对讲台走动的教师、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自动跟踪定位;并且能够对计算机桌面、投影幕布、电子白板等显示内容同步录制。录播系统资源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是学校对录播系统录制的教学资源进行上传、管理、发布的平台,学校可以对教学视频资源进行按科目、课时、内容、知识点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方便学生的检索观看。在教学系统中,录播教室的意义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扩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科技是影响未来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GES未来教育大会(以下简称“GES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科技是影响未来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对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和推动教育变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录播系统和您一起了解。
  近些年,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五年前相比,主要指标普遍实现了翻倍增长。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0%,多媒体教室的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3%,老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从60万个激增到6300多万个。
“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还解决了400多万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因师资严重短缺而开课不足的问题。”杜占元介绍。  “坚持以教学应用为主战场,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产业界两方面的优势,吸引一大批中外企业参与进来,使教育信息化从服务少数人,逐步转变为服务全体师生,服务教学主要环节。
”杜占元认为,这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杜占元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也将为教育界与产业界更加广泛的跨界合作提供发展空间。
“我们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与学、教育管理、教育服务过程中的融合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支撑教学方法的改革、支撑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杜占元表示,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的新模式,努力打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 400-860-8282
  • 公众号

wenxiang.cn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7705号-6     皖网文(2022)1075-021号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