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新闻目录

2020-04-01 09:17:48 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老师、学生、校长、教育局多角度来分析录播系统的意义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建设录播教室的热潮,录播系统具有全自动、智能跟踪、高清的特点,录播系统能悄无声息完成教师课堂实录,对课堂无任何干扰,能保存最真实的上课画面。
花费几十万建一个录播教室真的值吗?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下面我们从老师、学生、校长、教育局的角度来分析录播系统的意义。
老师: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自我检视和反思,从而改善教师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认可度。
▪为教师自我学习,业务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教师自我职业成长、职业素质的提升提供发展平台;▪提高主动反思的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积极做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提高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便于学生课后温习。
▪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不限时空的在线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网络平台;▪提供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校长:有利于校长对学校的教学状况进行信息化教学监督,从而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效能,增加学校知名度。
▪全面提升学校的软硬件的信息化环境;▪精确掌握学校办学条件水平的有形资源;▪精确掌握教师资源的水平及分布;▪精确掌握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为学校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为区域内的教师提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家长提供服务;▪为学校发展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
教育局:促进教育局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统一优质教学资源的标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精确掌握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为学校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建立录播教室意义重大,本文从老师、学生、校长、教育局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录播教室的好处。
关于建设录播系统教室的意义,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我们。

笔者最近在与几位高校专家沟通时发现高校的常态化录播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已经逐渐走到台前,笔者也简单总结下,想要在高校市场大有可为,必须要解决一下四点问题。
督导资源客观化加强大学的思政教育,时刻把握课堂动态已经成为推动常态化录播的最根本动力。
作为督导资源,时刻记录教师在课堂的情况,在某种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存档的证据,在某些特殊时刻能够准确客观反映课堂情况,所以资源存档既要求客观,未编辑,有备份才能够满足要求。
课程资源教育化录制的资源在发挥督导档案的前提下,同时还要能够具有教育性,保证满足教学需要,所以既要按照教学规律反映课堂情况,满足学学生学习需要,教师自我提升需要,不能单纯想监控一样,监控只是一种安防数据,所以课程资源既要按照教育录播的逻辑记录课堂情况,同时可以满足教师的需要,可以进行二次编辑,赋予其更多的教育性,甚至是艺术性。
资源平台慕课化资源平台慕课化这点是从高校学生学习机制与普教的差异决定的,普教也在倡导翻转课堂,微课学习等等,目前摆在眼前的一个客观问题就死终端问题,虽然倡导BYOD,但是目前还没普及,高校就不同,手机人手一部,电脑,网络都不是问题,这就解决了终端接入问题。
此外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时间等条件。
如何能够让常态化的课程资源满足当下学习模式需求,对接平台的功能成为一大问题,纵观当前各大厂家平台,由于一是各家从普教市场发展过来,而是慕课兴起时间不久,平台还是满足在简单的直播,点播等应用,或者围绕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
如果能够按照很多比较成熟的慕课学习平台的方式去设计,也许会有更大空间,否则这些资源又要重走一师一优课的老路了,教师虽然提高了,但是资源却睡着了。
操控方式物联化操控方式物联化是从三方面出发:应用:既然是常态化录播,当然满足常态化应用,录播设备能够接入整个教室中控网络,无需教师繁琐操作,这是已经成为共识和首要条件。
管理:由于高校学生自由度大,避免学生对设备的随意操作,已经大量设备的高效管理都要求录播操控能够高效有质量的对接物联网,纳入到统一管理的体系。
趋势:智慧管理,物联网已经发展成熟,如果还在通过原有方式进行操作,不符合信息化建设前瞻性的一贯作风。
结束语:2020年,录播市场更加混乱了,更多资本,厂家进入逐鹿,更多场景,市场,需求涌现,究竟谁能逐鹿天下,问鼎中原,还是在理解教育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好,技术重要么?重要,但又不重要!因为各家对教育理解的程度其实未到需要拼技术的地步,如果整个市场都觉得技术重要,那真是教育的悲哀。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 400-860-8282
  • 公众号

wenxiang.cn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7705号-6     皖网文(2022)1075-021号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5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