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新闻目录

2019-09-12 15:47:33 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智慧教室”到“智能教室”之变

“智慧教室”到“智能教室”之变
 
随着教育信息化一再被提上重大战略层面,“智慧教室”成为各高校教育现代化实践的重点范畴。经过对“智慧教室”的教师实质和语义用法等层面的审视发现,“智慧教室”的叫法不甚精确,“智能教室”是更加合理的命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我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加快信息化年代教育革新”战略部署中,清晰提出“建造智能化学校,统筹建造一体化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连用两个“智能化”对现代化教育平台进行界定和规范,更促使咱们沉思“智慧教室”与“智能教室”二者的差异。
 
实质层面,教室作为环境客体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界关于“智慧教室”的概念现已达成了根本一致。这一一致以为,“智慧教室”是运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能增强教育内容呈现和对整个教育环境的感知,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通讯技能优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促进个性化教育活动展开的教育环境。我国历史上教育环境的发端始自夏朝,其时被称为“庠”,是教室的萌芽形状。“庠”字由一“广”一“羊”组成,“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是教育的场所。之后又经历了私塾、书院等私学,到太学、国子监等官学,16世纪末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育环境成为真实现代意义上的教室,是现代教育环境演化的源头。
 
纵观从黑板、讲台、桌椅的教室标配,到具有电子音像设备的电子教室,到装备电视、投影仪、幻灯、白板等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再到当时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互技能为依托的“智慧教室”,可以说,教育环境的革新为教育教育供给了日益先进的环境支持,“智慧教室”作为先进教育环境从技能本位上有力促进了讲堂形状的改变。建造“智慧教室”,乃是构建一种以当时的高新技能为依托的教育环境,这一新型教育环境在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根底支撑物,作为客体存在自身,它不具有推进教育模式革新的主观能动性。
 
语义层面,“智慧教室”存在歧义性
“智慧”一词源出哲学,古已有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哲学行为描绘为“寻求智慧、靠近智慧”;我国古代,王充以“智慧”为区分人与万物的标志,在其《论衡》中提出“人,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的见地。尔后“智慧”一词跳脱出哲学话语进入日常生活,并因其含糊含糊的广泛运用而更加鲜活。根据《汉语辞海》的威望解释,“智慧”是指“人剖析判别和发明创造的才能”。
 
这一概念所包括的要旨在于清晰“智慧”不同于“机伶”“聪明”等近似概念,它处在一个更高层次的范畴之上,因而也只能在更高的范畴上运用。“剖析判别”和“创造发明”作为主体行为所呈现出的才能,仰赖于人类主体的意识行为。当“智慧”与作为教育过程呈现场域的“教室”构成固定调配——“智慧教室”——自身呈现出必定的歧义性,语义上咱们不能说教室是智慧的,由于教室实际上是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只有当教室与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而呈现出讲堂的形状时,“智慧”一词在语义上才是成立的。
 
综合而言,“智能教室”是更加合理的命名
从教室实质的层面,“智慧教室”这一名词的不精确,恰恰在于它被人为赋予了主导教育革新的主体地位。“一个具有智慧的教室”,似乎装备智能化设备的教室不再是为教育供给根底支撑的客体环境,其“智慧”成为推动教育教育革新的主动性力量。事实上,教室作为客体物的存在自身,并不预示某种新的教育开展趋势,真实主导讲堂自身并推动教育模式革新的仍然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教室作为教育环境支持教育主体展开教育活动,而且受制于教育主体。此种意义上而言,新型教育环境是继“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之后的最新教室形状,用“智能教室”来命名装备多种多样智能化设备的教室则更为精确恰当。
从语义用法的层面,当“智慧”一词与人构成固定调配时是合理的,而“智慧教室”则存在歧义。“智能”一词是伴随着高新技能的开展而被遍及运用的概念。它有别于“智慧”对时空的不加限定,“智能”指示的是当下,指示的是“此时此刻”技能的开展程度——尤其当下以“虚拟技能”“智能技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能的开展程度。在对智能概念的阐释中,《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智能”包括“具有人的某些智慧和才能”的内涵。这种阐释揭示了“智能”的主体可所以人以外的任何实在物或虚拟物,只要该物具有人类脑力上的某些特质。常见的语词有“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系统”等,而“机器人”“手机”“系统”之所以被遍及认同为是智能的,是由于它们作为高科技产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甚至超出了人类的智慧或才能。当咱们说教室是智能的,正是注视教室的技能本位,对这一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环境给予必定。因此,“智能”与“教室”的调配在语义学上更具合理性。
 
综合教室实质和语义用法两个层面,“智慧教室”的用法虽然在教育信息化的建造大潮中被遍及运用,但反观“智能教室”,不仅“智能”与“教室”构成一组契合语义用法的合理调配,彰显出现代化技能手段在当时及未来教室形状中的重要性。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能在教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人发挥更大的智慧,不正是教育信息化建造的题中之义吗?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 400-860-8282
  • 公众号

wenxiang.cn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7705号-6     皖网文(2022)1075-021号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584号